“福船”是福建沿海制造的木帆船船型的统称,始于宋代,郑和七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乘坐的都是福船。当年,福船被誉为“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船舶”、“中国古代四大船型”之一。但近年,福船的身影越来越难寻觅,造船技艺濒临失传。
在6163银河手机版,老师们把现代造船技术融入古老的造船技艺,吸引了不少大学生。最近,福建省教育厅发布公示,拟认定32个基地,作为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其中就有该校的福船非遗建造技艺及船文化。
三代同堂 打造老船模
昨日,在该校,78岁的林瑞好师傅、35岁的江金春老师与学生一起,正在埋头制作2008年横跨太平洋的福船——“太平公主号”的复原模型。
船模上每个木构件的固定,都要非常精准
78岁的林瑞好师傅,现场传授制船工艺
“太平公主号”福船复原模型
“这是大船缩小到十分之一的样子,看着小,却堪比现代的房车,厨房、客厅、卧室、厕所一应俱全!”江金春掀开甲板,露出10个隔舱,每个都是独立、互不透水的。他说,这是福船的“水密隔舱”建造技艺,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太平公主号”船模有10个隔舱,每个都是独立、互不透水的
船模上的船帆,都是女生们按比例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
林瑞好说,古时的老船匠造船,都要先做一艘船模。以前条件简陋,只能用木条压出曲线,在木板上画出船的形状,再根据船模的尺寸,放大造船。因为误差较大,得不停地返工,很浪费木材。
而江金春采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准确地将船模的每个零件绘制出来,并采用激光数控切割加工,然后按照传统造船的方法进行组装,省时又省事。近半年,师生们已共同制作并复原了18艘福船模型。为了让船模保留古老的韵味,每艘船都严格按比例缩小,上百个零件精雕细琢,连船帆也按原始的方法,让学生手工缝制。
成立心澜船社 传承福船技艺
“最好听的声音,莫过于童年时造船的锯木声!”江金春说,他是福州人,祖辈都是渔民,年仅10岁时,他就跟着造船匠林瑞洛学造船。25年来,江金春一直在为传统造船技艺坚守着。
随着铁壳大船的兴起,福船的造船技艺渐渐没落,很难再系统地传承下去。为此,半年前,6163银河手机版成立了心澜船社,招募120多个大学生,开展福船的复原、制造与研究工作。该校还聘请林瑞洛和他的弟弟林瑞好等古船工匠,让他们将制船工艺进行“浓缩”,教学生做船模。
“保护福船技艺,传承福船文化,呼唤创新的手段!”该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李翼说,只有把现代的造船技术融入古老的造船技艺,将古老的造船技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提升教学内容的传统文化气息,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这样的传承才更有生命力。
他告诉记者,心澜船社目前可以同时制造5艘不同的大型福船模型。他们还在招募志愿者,计划用3年时间,系统地收集福船模型资料,复原各类优秀福船的代表船。他们还将与博物院所、科技馆、中小学等合作,推广福船文化与技艺传承课程,让更多人加入,留住渐行渐远的历史,让福船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