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6163银河手机版始终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光荣的历史使命,深化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把握“理念思路、资源载体、实践特征”三个关键路径,全面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围绕“是什么”——固本培元,创新思政课教学的理念思路
强化内容、理论和队伍建设,聚焦关键问题,把“是什么”讲清楚、讲透彻,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
注重内容建设。以理论为纲、问题为目,对思政课实施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疏通学生思想“堵点”,扎准问题“穴位”,让思政课价值导向“正”起来;引进思政VR资源,让思政课教改“活起来”;精心打造四门省级精品,使思政课效果“强起来”;创建福建省档案馆、福建省船政文化博物馆等10余个实践基地,让思政课实践教学“动”起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美教学工作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活动
补齐理论短板。着力解决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比较薄弱的基础性、知识性问题,组织思政教师对党的创新理论中的概念性知识及相关背景知识进行梳理;立足社情校情学情,打造精品微课,充分解析理论重难点;深挖贴近学生案例,及时答疑解惑,让理论学习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
《船政青年微党课》
打造“三师”队伍(思政教师、人生导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依托校级“优美”创新教学团队、教学能力获奖教师团队开展示范教学工作坊,与新疆、宁夏、青海、厦门等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线上线下研讨活动,积极探索打造“集体研究、合作备课、团队共享”机制。推动落实思政教师“四个一”工作法(“一师一金课”“一师一班级”“一师一社团”“一师一共建”),不断提升思政教师综合素养。
三校联合手拉手集体备课会
聚焦“学什么”——守正创新,善用思政课教学的资源载体
根据学生“寻梦、筑梦、追梦”等不同成长阶段需求出发,结合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构建翻转课堂,大力讲好“三个故事”,即“老故事”“红故事”和“新故事”。
升华“老故事”。教师主动参与编写《百年船政 世纪星火》,阐发党的创新理论与船政文化的内在关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拍摄《船政文化》《船政人物》等系列微课48集,推动船政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立心澜船社,传承福船技艺,推广船政文化。
弘扬“红故事”。开设《思想先声》主题栏目,以朗朗之声,颂革命经典,悟思想真谛,发时代强音;开展“三个百堂”和“习近平的教育故事”等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创新“长征沙盘”“党史情景剧”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创作微电影《传承》等,在体验中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红色沙盘活动
阐发“新故事”。组织师生深入“莆田大洋粮田”“建宁莲子水果”等社会生产生活一线,通过“农小福”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构建“七彩五育”课堂助力老区教育发展、开展巡河护行动践行绿色生态文明理念等一系列活动,以“沉浸式”教学使青年学生更加贴近社会,深刻领悟新理念、新思想在新时代的指导意义。
大洋乡车口村知青农场研学活动
解决“怎么用”——知行合一,擦亮思政课教学的实践特征
用好社会大课堂,引领学生关注实践、深入实践、投入实践,多形式打造“情景式、体验式、启发式、思辨式”教学矩阵。
“自编自导”情景式教学,以“演”养“德”。结合教材内容和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将身边发生的故事原型加以改编,演绎经典哲理故事,自编、自导、自演,利用手机进行VR情景剧视频拍摄,把小品、短剧搬上课堂展示“真善美”,针砭“假恶丑”。
“社会调研”体验式教学,以“研”知“史”。走进社会大课堂,带领学生考察调研,撰写调研报告。通过考察红色文化遗址、博物馆、档案馆、企业和社区,加深对国情党史理解真切感受城市变化,增强对改革开放、脱贫攻坚等伟大成就的感性认识。
莆田涵江大洋乡红色研学
“技说哲理”启发式教学,以“技”启“思”。结合建模、制图、素描、拍摄等专业特长,进行“技”说思政的实践教学改革。鼓励学生以建党百年和喜迎二十大等主题进行创作,自己动手用桥梁模型、3D建模、图形图画和视频等阐释爱国情感和思想理论。
献礼二十大手抄报
“学理明志”思辨式教学,以“理”明“志”。鼓励师生在学习强国平台上“读文章、看视频、比成绩、晒积分”,深入掌握理论知识、观察时事、互动交流;连续6届参加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获一等奖6项,不断夯实师生理论根基;组建理论宣讲团深入企业、社区,讲理论、讲政策、讲法治、讲文化、讲故事,将思政课教学延伸至课堂外、学校外,确保课程教学始终“在线”。
第七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高职高专组团体、个人双第一
新福建: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3370/1660616.html?isView=true